第a4版:  版面下载

<上一版

大美青海展新颜 砥砺奋进新征程-ob体育

——青海省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11月19日 a4 版)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纤维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大型飞机等领域。


  □青海省贵德县青蜜蜜蜂良种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蜂蜜生产线上检查即将出场的产品。


  □从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参观通道可以看到牦牛肉干生产全流程。

  仰望青海,不变的是雪山白云、三江川流,巨变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也是资源富省、战略要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尤为重要。
  青海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实干担当,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筑牢质量根基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时,投身于原子弹研制工作并扎根此地多年的人们心潮澎湃,激昂的欢呼声响彻大地。
  60年后的今天,继“两弹一星”之后,从首架国产大飞机到航天火箭,活跃于青海省的高新科技企业同样参与和见证了一个个国之重器的诞生,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车间看到,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经过氧化、碳化等工艺,颜色从白变黄,从黄到褐,最终成为闪着光亮的黑色碳纤维。
  “这些碳纤维细如发丝,又强如钢铁,一束一米长的t1000级碳纤维,重量大概只有0.5克,却能承担500公斤左右的拉力。”生产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基地生产的碳纤维系列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用品、汽车、风电叶片、大型飞机、运载火箭等领域。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生产基地负责人说,在产品质量提升过程中,他们得到了青海省、西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服务。市场监管人员在生产基地实验室设立了碳纤维材料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开展质量基础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培训,指导企业参加全面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展示和交流推广活动,分享质量管理实施“碳纤维技术创新 智能制造新模式”。
  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多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班,将企业首席质量官信息上传至市场监管总局“首席质量官之家”系统。一系列服务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的质量提升之路,是青海省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缩影。
  近年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夯实产业“四地”建设质量技术基础,打出一系列质量提升“组合拳”: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工作与产业、环境、科技、人才等政策协同发展;发挥标准稳链作用,制定全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计划;组织130家企业召开首席质量官培训会,宣讲卓越绩效管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相关知识,交流分享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经验……
  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计发布地方标准2256项,实施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0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25个,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91项,培育检验检测机构352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1258家、证书1336张,企业累计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
  今年以来,该局在提高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上进一步发力,统筹推进质量强省、强市(州)、强县(区)和强企建设,制定2024年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工作推进计划,优化调整省级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健全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全方位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

激发市场活力
  从西宁乘车沿227国道一路行驶,穿过巍峨群山、激荡河川,在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有一片水草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河谷平原,这里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人们对贵德县的美誉不胜枚举。但长久以来,经济发展依旧是当地的头等大事。
  记者来到贵德县青蜜蜜蜂良种养殖场,前来迎接的是一只只辛勤采蜜的蜜蜂。这座养殖场位于贵德县划定的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的种蜂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家省级种蜂场,其生产的藏蜜产品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
  “青海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干燥、昼夜温差大,这样的环境细菌不易滋生,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蜂蜜的浓度很高。”蜜蜂良种养殖场创始人王玉皋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生态越来越绿、空气越来越好,给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想发展,必须走出去。在青藏蜜蜂良种养殖场的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自动化的包装生产线上忙碌着,一桶桶、一箱箱的蜂蜜整装待发。王玉皋说,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他们的蜂蜜产品通过了iso9001、iso22000、haccp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产品销售覆盖国内50多个城市,“藏蜜”品牌已连续八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藏蜜”产品走俏市场,既得益于青海绿色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也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对营商环境沃土的精耕细作。
  青蜜蜜蜂良种养殖场处于首批“全国五星市场监管所”——贵德县河西市场监管所辖区内。该所辖区共有经营主体1377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的乡镇。
  “打造一流市场监管所,服务一流产业园”。河西市场监管所所长罗元海介绍,该所开展“两化”建设以来,紧紧围绕辖区实际情况,整合各项资源,着力服务辖区企业,在网格化管理、智慧监管、非公党建、培育品牌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便企利民举措,助力“藏蜜”等品牌商品闯市场。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政策发力、改革加力,全面优化市场环境、营商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推动营商便利度整体协同提升,营造发展便民惠企、竞争公平有序、消费安全放心的“三大环境”。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报请省政府印发《青海省深化市场主体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经营主体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功能,提升经营主体开办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实现经营主体开办从“多次跑”向“一次办”蝶变,压缩全省经营主体开办时间到2个工作日内,新开办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
  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提升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三十条措施,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名称、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登记便利度,报请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实行自主承诺申报,释放住所和经营场所资源,制定《青海省市场主体登记管辖规定》,推行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目录,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易用经营范围查询和登记填报服务,重构迁移登记流程,实现“省内迁移变更登记‘一次申请’”。
  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提高综合执法效能,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深入开展消费维权“暖心”行动,全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截至今年9月底,青海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58.52万户,同比增长3.73%;1月至9月全省新设经营主体5.52万户,净增长1.38万户。全省市场秩序持续规范,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在市场监管部门帮扶下,“玉树牦牛”“祁连藏羊”“柴达木枸杞”等越来越多的青海特色产品从青藏高原走向海内外市场,为群众开辟了致富的道路。

守护“四个安全”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其中牦牛饲养量最大。青海牦牛肉也成为高海拔、零污染、绿色有机天然的高品质肉类代表。
  在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牦牛肉干生产车间,记者走进一条“全公开”的参观通道,隔着一面面透亮的玻璃,可以将牦牛肉干的生产流程尽收眼底。
  只见牦牛肉经过严格清洗,在精挑细选后分割,进入预煮和分选半成品环节,再经炒制卤制、烘干风干,随后按照产品类别进行晾肉和包装,最后经过高温杀菌和微波灭菌,逐步装袋装箱,在暂存区存放72小时后,经严格检验后贴上“产品合格检封”的标签,再入库。
  “这条通道迎接过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这既出于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自信,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监督和鞭策。”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磊说,“作为食品企业,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邵磊介绍,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选优配齐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压紧压实企业主体及属地管理责任。同时专门制定生产环节的工艺质量标准、原料标准等,其产品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近年来,在青海省各行各业,像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一样对安全管控有底气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筑牢防线、严守底线,推动关口前移,让安全意识深入企业、深入人心,全面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个安全”。
  在食品监管方面,青海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建立“三书一函”、事故和舆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等,围绕食品添加剂、肉制品、预制菜等重点品种,学校食堂、无堂食入网餐饮、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督查。
  在药品监管方面,青海省制定《全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提升药品监管效能促进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制度规范,颁布藏区首部藏药“佐太”及其原辅料地方标准,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保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的良好态势。
  在质量安全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制定《青海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4年版)》,完成108种2554批次产品抽样检验,广泛开展重点工业产品、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等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数据运用,持续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
  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先后实施3个特种设备地方标准,修订《青海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管理办法》,升级青海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电梯安全“筑底”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擦亮特色品牌
  在高海拔地区,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屈指可数,青稞正是其中之一。在青海省,青稞是全省大力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今年1月,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佑德公司”)等3家青海省企业入选国家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11月5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天佑德公司的酒类产品亮相会场,向国内外嘉宾展示青海品牌的魅力。
  在天佑德公司酿造车间内,公司总经理助理蔡志鹏告诉记者,从一粒青稞进入庞大的粮仓,到一滴酒流入藏酒罐,再到一瓶醇香扑鼻的美酒走出生产线,要经过“清蒸清烧四次清”的艰辛酿造。而本企业的青稞酒品牌从诞生到走出高原,进入海内外市场,同样经历了多年的培育。
  常言道,酒好也怕巷子深。天佑德公司生产的青稞酒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局限在本地消费市场,近年来在市场监管等部门引导下,该公司从产地、原料、工艺、营销等方面系统深挖品牌价值,于2023年7月发布《天佑德青稞酒技术标准体系》白皮书。传承600余年的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了产品品牌价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走向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围绕产业“四地”建设,聚焦特色、生态品牌打造,青海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及《青海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落地见效,多措并举加强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建成商标、地理标志基础信息库,其中设置全省商标、地理标志等7个查询服务模块,实现存量信息全覆盖,为提升商标、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和保护全链条服务能力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同时,不断加大品牌推介展示力度,提升特色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十四五”时期,共争取品牌建设财政专项资金1450万元,以设置“大美青海·生态品牌”主题馆形式,先后组织399家商标、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参加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的知名展会,共达成签约项目134个,签约金额近5亿元。
  知识产权服务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设置商标品牌指导站,构建便捷、专业、高效的商标品牌服务体系。服务人员奔赴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基层乡镇普及商标知识,切实增强社会大众对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关注度。
  知识产权部门主动对接市州政府、各相关部门,围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先后举办4期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暨监管执法大讲堂,培训省、市州、县区商标、地理标志业务骨干240余人(次)。
  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计注册商标8.07万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7件、集体商标1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增加至72家。2023年,全省地理标志年产值达309.58亿元。
  奋楫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面向未来,青海市场监管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将真抓实干、笃行不怠,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确保各领域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本报记者 李 晶/文并摄


 
返回目录        下一篇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   




网站地图